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黑面琵鷺(Platalea minor)屬朱鷺科的稀有大型涉禽,其體長約74公分。外型最大的特徵是扁平如匙狀的長嘴﹐極似中國樂器中的琵琶,連同臉部都是黑色的,因而得名,另由於其活動時姿勢優雅,而有「黑面舞者」的美稱。其通常出現於海岸、河口、沙洲等淺水地帶。白天是黑面琵鷺的休息時間,黃昏以後,覓食活動才較為頻繁。黑面琵鷺大多採集體行動的方式覓食,大夥兒一起將長而扁平的嘴巴伸進水中掃動,掃中魚蝦後順勢往上一拋,再張口接住,成為極有趣的景象。平時除了睡覺和覓食外,黑面琵鷺也會互相嬉戲,或利用海水洗洗澡,彼此整理羽毛。黑面琵鷺在世界上的分佈範圍,亞洲東部沿海、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及越南。繁殖於中國遼東半島至朝鮮半島間的無人島嶼;屬於遷移性的候鳥每年五月至九月間在北韓、中國東北一帶繁殖育鶵,十月至翌年四月則飛至中國東南沿海、台灣及越南等地渡冬。
為避免候鳥遭受野外存在肉毒桿菌等病菌威脅,臺南自2003年起連續13年辦理大量鳥類傷患救援演習,藉以充實政府部門與民間救護人員之實務經驗,提升野鳥救護應變能力。2015年2月28日發生14隻黑面琵鷺因肉毒桿菌中毒事件,經由各單位熟悉搶救程序且彼此分工合作拯救了6隻黑面琵鷺。之後這6隻黑面琵鷺被繫上標有編號T69至T74的腳環後由賴市長與保育團體野放。腳環編號T69雌鳥於2015年4月13日北返回大連繁殖區並成功復育下一代。半年後,二傷癒黑面琵鷺一同在七股保護區覓食。
臺南保育團體及政府部門彼此分工進行生物資源監測及保護區內水位管制,一發現異常或影響生存毒源,立即排除使其恢復正常,提供一安全及充裕食源的棲息環境,使來臺南度冬黑面琵鷺數量逐年增加。從1993年底的206隻,至2022年1月的2,158隻,成長至10倍,呈現臺南是黑面琵鷺重要棲息地。